保护与科研
科研项目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科研项目
贡嘎山地区大型真菌调查
发布时间:2017-04-07  浏览量:3380次

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坐落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在横断山系的大雪山中段,位于大渡河与雅砻江之间。保护区内海拔高差跨度极大,从主峰至磨西河口直线距离仅29km,相对高差达6466m,水平距离之短,垂直落差之大,堪称世界之最。该区菌物的种类、区系成分、经济价值、生态功能有着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是我国大型真菌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甘孜州是藏族集居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除传统的农、牧业以外,农牧民普遍地采集冬虫夏草、松茸以及其它大型食用真菌,野生食用菌的采集、加工、利用成为很多农户家庭生计的重要来源,也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在甘孜州冬虫夏草和松茸经多年的开发,已经发展成为其支柱产业之一。因此,调查了解该地区大型真菌资源,制定科学可持续开发利用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资料,除2010年四川大学科考做过大型真菌初步调查外,尚没有进行过系统调查,2013-2014年,四川省林科院与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组织了保护区的大型真菌调查工作,调查队前后四次前往保护区调查,调查区域包含了康定县(巴王沟、,贡嘎山乡,雅家埂、然洼沟、仁宗海),九龙县的(核拉沟,洪坝沟),泸定县的(海螺沟、燕子沟、雅家埂)。调查队在野外对不同生境类型的大型真菌进行了调查,拍摄了大量原生态照片,通过分类鉴定,编辑了《贡嘎山保护区大型真菌》一书。

本书主要对大型真菌的种类多样性、地理分区和区系成份分析、生态型多样性、经济价值多样性、毒菌的识别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


封面封底:

            1493974613628005.jpg 1493974681890499.jpg


书籍内页:

1493974793449251.jpg


贡嘎山保护区大型真菌概况

保护区全区属于横断山区,菌物地理分区上隶属于西南区横断山亚区,横断山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保护区内多样的气候条件,以及完整的植被带,为大型真菌的生长提供了极为适宜的环境条件,兼之小地形、小气候复杂多变,也使得一些特有种,珍稀食用菌分布在该区域。

由于调查季节和时间的原因本次调查仅记载了贡嘎山保护区的拍摄到的大型真菌247种,但根据笔者多年调查的经验可以肯定该区远远不止这些种类。通过对中国、四川、九寨沟及贡嘎山保护区等大型真菌比较,可知调查区的大型真菌目占中国67%,科占60%,属占32%,种占15%,可见贡嘎山保护区大型真菌的多样性极为丰富。

另外保护区大型真菌的区系成分复杂,是菌物地理研究的最理想的区域。北温带分布种96个种,占39%,可以看出,调查区大型真菌区系组成除广布种外,主体由温带成份构成,总体上该区大型真菌表现出明显的北温带特征,起源于北半球或古北大陆,特有种,8种占3%,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 再一次显示出贡嘎山区大型真菌丰富的多样性和在整个横断山区极具代表性,是国内研究菌物地理区系最理想的场所之一。


一、大型真菌的种类多样性

根据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1981年对横断山区考察及调查队对康定县海螺沟,燕子沟,贡嘎山乡,九龙县的核拉沟,泸定县的巴王沟,等地实地调查以及本次西部多样性所有调查范围历史资料的收集。本调查研究综合参考了O.L. Hawksworth等分类系统,伞菌类还参考了R.Singer的系统,调查区现有大型真菌隶属2亚门(担子菌亚门、子囊菌亚门 ),5纲,14目,44科,100属,249种。

中国目前较全面记录的大型真菌专著“中国大型真菌”(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描述,常见的大型真菌共计隶属:21目,72科,298属,1701种;以及四川大型真菌“四川蕈菌”(袁明生,孙佩琼.四川蕈菌.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隶属于40科,214属,291种;本次调查和历史资料收集统计,调查区大型真菌隶属于14目,43科,96属,247种;通过对中国、四川、调查区及九寨沟等大型真菌比较,可知调查区的大型真菌目占中国67%,科占60%,属占32%,种占15%,可见该区大型真菌的多样性极为丰富。


二、调查真菌的地理分区和区系成份分析

1.地理分区地位

根据知名真菌学家卯晓岚先生对我国大型真菌的地理分布分析,将我国大型真菌分布划为7个地理分区。调查区范围大型真菌隶属于我国菌物地理分区西南区的横断山亚区。西南区包含了云,贵高原区,四川盆地及横断山区。根据笔者多年的调查,横断山区北段和南段,地形地貌,气候带和植被条件,存在明显的不同,真菌区系成份也有显著的差异。横断山南段的云南西南部和四川的攀西地区,特别是金沙江,雅砻江,安宁河干热河谷区属于南亚热带的气候类型,横断山区北段气候则完全属于温带气候。因此,横断山亚区可以细分为,横断山南段小区和横断山北段小区。而贡嘎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地理分区应属横断山北段小区。

2.调查区真菌区系成份分析

世界广布种D1,116种在调查区占总数的47%,表明调查区有丰富的植被多样性、气候多样性和地质地貌的多样性适合不同种类的真菌生长,整体的生态系统处于较为正常健康的状态;北温带分布种D2,96个种,占39%,如果加上特有种将达到42%(特有种几乎都是温带分布种)那么可以看出,调查区大型真菌区系组成除广布种外,主体由温带成份构成,总体上该区大型真菌表现出明显的北温带特征,起源于北半球或古北大陆,温带-亚热带成份D3,18种占4%,热带-亚热带成份D4,9种占4%,该类型的种是最少的,是横断山区南段小区的代表类群,种类相对贫乏,该类型可视为印度板块漂移和欧亚板块碰撞的结果,特有种D5,8种占3%,这个比例是相当高的,这是由于横断山区,地跨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江河纵流,群山叠嶂连绵不绝,紧连喜马拉雅,兼受印度洋和太平洋气流的影响,海拔高度数千米。贡嘎山保护区更是从主峰至磨西河口直线距离仅29km,相对高差达6466m,地理,气候,植被综合条件是全球绝无仅有的,其间亚热带、温带、寒带的真菌兼而有之;小气候,小生境极其复杂,成为新种的孕育地和孑遗种的避难所是必然的,因此该区特有种如此丰富,代表了该区显著的特征,也是西部生物多样性的亮点,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的热点地区。


三、大型真菌生态型多样性

大型真菌繁殖生长环境大致可以分为森林生境和空旷山地及草原生境,森林是自然界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大型真菌繁衍的场所。据统计在已知的大型真菌中80%种类在森林环境生长,20%种类在草原生长。大型真菌的分布与气温、降水、植被关系密切,但是最能反映其生态习性的是其着生的营养基物。根据大型真菌的营养基物可以将大型真菌分为五种生态类型菌根真菌,木腐真菌,土生真菌,水生真菌,虫生真菌。菌根菌和木腐菌在森林生态系统扮演极为重要的物质循环角色,调查区大型真菌生态型组成如下图所示。

QQ图片20170505171117.png


四、大型真菌的经济价值多样性

调查区有非常丰富的菌类资源,无论是食用菌,药用菌,毒菌均非常丰富。它们有的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有的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有的具有显著的生态价值,有些种类是目前市场上深受欢迎的食用菌类产品,更多的则具有潜在经济价值待开发的种类。调查区的大型真菌按照经济价值划分,其中143种食用菌,12种可以栽培;药用菌33种,有抗癌活性物质的菌类66种,毒菌53种。如下图所示:

图片1.png


从上表可知表5.调查区与相关区比较,食用菌占中国17%;药用菌占16%;毒菌占20%;含抗癌活性物质的种占27%。

QQ图片20170505171216.png

1.食用菌

调查区内可食用大型真菌共计143种,占总种数的58%。其中一些种类是非常名贵珍稀的食用菌品种,例如,青冈松口蘑(Tricholoma quercicola,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 Fr.),橙盖鹅膏菌(A. caesarea (Scop.:Fr.) Pers. ex Schw.),疣柄牛肝菌属(Leccinum)等。在四川省内市场上有销售,在调查区有分布的种类有:松口蘑,硫磺干酪菌[Tyromyces sulphureus (Bull.:Fr.) Donk],冬虫夏草[C. sinensis (Berk.) Sacc.],各种牛肝菌等。表明这些种类均有较大经济价值,并已经被市场接受。特别是松口蘑,年产量可达一千多吨,甘孜州是国内最重要的产区。该区的松口蘑主要产于高山松-栎类混交林,栎类纯林下,这些栎类,生长十分缓慢,基部根系十分发达,整个群落都非常的稳定,因此保证了松茸能够长期的繁衍。该区也是冬虫夏草的盛产区,松茸和虫草已经成为当地农牧民家庭最重要的经济收入。

2.毒菌

调查区大型真菌中毒菌种类53种,占总种数的21%。这些毒菌毒理类型多样,有致死作用的种类不多。有些毒菌提取物有较好的抑癌功效,有些毒菌可治疗神经分裂症,有些毒菌提取物可以作为高效杀虫药剂。按照毒理类型,调查区内毒菌有以下几类: 

1) 肝脏损坏型:鹅膏科(Amantiaceae)种类属于该类型。主要有毒成分是多肽类毒素,如毒伞肽,毒肽。毒伞肽的作用机理是直接作用于肝脏细胞核,使细胞坏死,作用速度较慢,但毒性强,致死剂量约1mg/kg;毒肽损害肝细胞的内质网,作用快,毒性不如毒伞肽毒素强,致死剂量小于2mg/kg。

2) 胃肠炎型:臭黄菇(R. foetens Pers.:Fr.)属于该类型。中毒症状主要为胃肠机能紊乱出现剧烈恶心,呕吐,腹泻等。

3) 神经精神型:花褶伞属的花褶伞(P. retirugis Fr.)等属于神经性毒菌。作用机理是使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从而出现呕吐,出汗,血压降低或上升,听觉,味觉改变等症状。

4) 溶血型:鹅膏科(Amantiaceae)属于溶血型毒菌,主要毒素是鹿花菌素。鹿花菌素具有极强的溶血作用。表现为急性贫血,血红蛋白尿,闭尿,尿毒症,肝及脾脏肿大等症状。

3.药用菌

在调查区已知大型野生菌类中,直接可作药用的真菌有33种,占13%,子实体或菌丝体提取物具有抗癌活性的菌类有66种,占27%。目前广泛应用的有虫草和云芝提取物,云芝多糖是非常重要的抗癌药物。在国际市场上冬虫夏草[C. sinensis (Berk.) Sacc.]提取活性物质达到$3139/kg,云芝多糖$2000/kg。还有许多从木腐菌类子实体提取的活性物质可作为药物原料。在调查区有分布的真菌中,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 (Vahl.:Fr.) Karst.]也有药用价值。调查区丰富的药用真菌,特别是富含抗癌活性物质的种类,是非常重要的菌类药物筛选地。

珍稀濒危真菌

调查区的大型真菌中,有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松口蘑,国家II级保护物种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冬虫夏草主要分布于海拔4000 m以上的高山草甸生境中。羊肚菌是著名食用真菌。调查区羊肚菌产量大,分布广,除高山草甸,裸岩生境外,其他生境都可以生长,但在海拔较低的河边灌丛,林间草灌地数量较多。橙黄疣柄牛肝菌(Leccinum aurantiacum (Bull.) Gray)和褐疣柄牛肝菌(Leccinum scabrum Bull.:Fr.Gary )是著名食用菌,在调查区内主要分布于落叶阔叶林下,该种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牛肝菌的主要品种,深受喜爱,价格高,市场成熟。


五、毒菌的识别

毒蘑菇识别的首要的原则是,绝不采食野生蘑菇,即使有本教程的一些技术要领,或则即便有过采食野生蘑菇的经验,如果非专业人员,都很难避免识别错误,混淆与食用蘑菇非常相似的毒蘑菇。

识别毒菌首先需要对蘑菇的基本分类特征有一个认识,如下图所示:大型真菌一般有菌盖、菌柄、菌环、菌托几个部分。见下图。

图片2.png


总结危险性的毒蘑菇众多特征我们发现毒蘑菇常见的特征如下:

颜色特别鲜艳的,颜色特别暗淡的,菌盖表面有很多附属物的(诸如:鳞毛,鳞片,条纹),菌褶:粉红色、黑色、或则有斑点;菌柄:通常有菌环,或者开裂;菌脚有菌托、或则膨大有环纹或颗粒状的环纹;这些事形态上的特征,另外多数毒蘑菇有腐生的气味,或则令人不愉悦的怪味;吃入后有辛辣的,有苦的味觉。这些都是识别毒蘑菇的客观的特征要素。

了解了毒蘑菇以上的特征,可以运用在野外:识别毒蘑菇需要第一眼观(外部形态特征);第二鼻闻:(气味);第三口尝。眼观看见颜色鲜艳,暗淡的(黑色,蓝色),菌盖表面粗糙的(有鳞毛,鳞片,条纹),菌褶(黑色,锈色,花纹),菌柄上:(有菌环,开裂,鳞毛);菌托:有苞片,或则颗粒状或则环纹,有乳汁,多半是毒蘑菇;第二步鼻闻:如果有腐生的气味,怪异的臭味,多半也是毒蘑菇,因为食用菌通常都是与香菇、平菇的味道一致的;第三:取一小块菌肉,不超过豌豆大小(没有任何危险)放入口中咀嚼后吐掉,如果有辛辣,麻、苦味的多半是毒蘑菇。

以上三个步骤在毒蘑菇识别时是特别重要的,每个步骤都需要进行,具备任一特征的都有可能是毒蘑菇,具备多个特征的毒蘑菇的可能性极大,眼观,鼻闻,口尝三个方面都有如上特征的,99%的可能是毒蘑菇。

常见毒菌的特征,如下图:

图片3.png

图片4.png


民间许多毒蘑菇识别的传说,没有科学依据,绝对不可信:比如,有蝇蛆的,没毒,用大蒜煮过后无毒,银筷子放入变黑的有毒,晒干后无毒。国外学者认为西方人如果意识到有1%的毒蘑菇的可能性,就不会冒险食用,国内民众,则很少有这样的风险意识,甚至凭感觉和经验,哪怕有70%的风险都会冒险尝试,所以即使是上述的技术方法也不能保证100%准确,一些毒蘑菇是需要专业人员,用宏观、微观特征,生物学试验,鉴别才能有效识别的。所以我们提倡,林区工作人员,如果不是情况特殊切勿用本技术教程尝试,本教程更多的是指导工作人员,遇到采食者你能有效的提示对方可能存在的危险。